|
|
电话联系: |
021-60706467 |
|
 |
|
|
|
|
|
|
安徽省流通业第十一个五年发展规划(二) |
 |
2007-10-23 |
(二)以商业网点规划为依据,促进城市商业流通健康发展 加强商业网点规划,是优化商业结构,引导商业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举措。加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管理,对中心商业区、区域商业中心、社区商业及专业特色街进行合理定位,形成功能明确、分工合理的多层次的城市商业格局, 解决我省城市商业网点布局和业态发展不合理的问题。在规划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城市在扩大消费中的主导作用,重点培育皖江经济带。实施以“便利消费在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的“双进”工程,创建50家社区商业示范社区、100家示范企业(店),100家绿色饭店。形成集购物、餐饮、生活服务和休闲等多功能的社区商业体系。在商业业态发展上,加快发展贴近和方便居民生活的便利店、折扣店和中小型综合超市;积极发展家电、食品、建材等专业连锁超市以及仓储式商场、专业店、专卖店等新的业态形式;在合理布局的前提下,适度发展大型综合超市,力争使其成为城市消费品市场的主力业态;鼓励大型百货企业的改造与整合。通过合理规划,不断增强和完善城市商业功能,促进城市流通业的健康发展。 (三)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大力发展现代流通方式 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都是现代流通方式的具体表现,也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和重点,而这三种流通方式都对信息技术有着较高的要求。“十一五”时期,我省应以现有的信息技术为依托,促进现代流通方式的快速发展。 一是大力发展连锁经营。连锁经营在我省的生活消费品流通领域已经成为重要的流通方式。我省要在继续规范和完善生活消费品连锁经营的基础上,大力推进连锁经营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发展和延伸,以品牌为核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加快发展直营店和加盟店,减少经营环节,降低成本,提高流通效率,确立连锁经营方式在流通业中的主导地位。 二是加快发展物流配送。物流配送既是现代流通业的发展方向,也是未来流通领域新的利润增长点。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生产和经营企业将把主要精力放在做强主业、提高核心竞争力上,主业以外的仓储、运输、中间加工、配送将由专业的物流公司承担。加快发展物流配送,关键是要建设多功能的现代化配送中心。“十一五”时期,我省要按照“政府营造环境,企业自主运作”的原则,加快建设合肥、芜湖物流园区以及其它若干个物流基地,积极鼓励和支持发展第三方物流业,为企业提供周到的一揽子服务。 三是积极推行电子商务交易模式。电子商务对传统流通业来说是一场革命,不仅可以延伸交易半径,扩大交易商圈,也能够加速交易过程,降低交易成本。“十一五”时期,我省要大力实施“科技兴贸工程”,加大对重点企业的新产品研发和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充分利用电子商务技术,积极开展网上交易活动,主办形成各种不同门类的电子商务中心和信息发布中心;建立健全流通领域的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推进信用建设,完善网上交易管理办法,和支付体系,扩大交易品种,促进BtoB、BtoC、CtoC等主要交易模式的健康发展。 (四)以重点项目为支撑,大力培育骨干流通企业 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积极引导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实力的企业做强做大,是促进我省流通业加快发展,应对流通业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挑战的必由之路。“十一五”期间,将以省徽商集团“安徽省名优特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项目”(总投资额15000万元)、省徽商股份“安徽钢材中心批发市场电子商务中心技改项目”(总投资额1035万元)、安徽商之都“百货连锁网点建设项目”(总投资额36327万元)、徽商食品公司“红府超市连锁经营项目”(总投资额12267万元)、徽商农家福“叶集配送中心项目和徽商农家福滁州、安庆农资连锁项目”(总投资额4165万元)、合肥百大集团连锁网络工程项目(总投资额48500万元)、合肥百大合家福连锁经营项目(总投资额69000万元)、安徽百大电器连锁有限公司家电专营连锁经营项目(总投资额25000万元)、合肥百大集团物流配送中心及信息化网络项目(总投资额19000万元)、安徽辉隆农资集团辉隆农资连锁工程(总投资额18800万元)、安徽华夏集团“2235”系统工程(总投资额26000万元)、安徽华亿集团百货连锁经营项目(总投资额30000万元)、安徽华亿集团皖江商务中心综合建设项目(总投资额15000万元)、合肥华亿科技园“安徽商务咨询产业园项目”(总投资额5000万元)等一大批重点项目为支撑,迅速扩张规模,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一是省政府确定将安徽省徽商集团有限公司、合肥百货大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技术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公司、安徽辉隆农资集团有限公司、阜阳华联超市有限公司、安徽华夏集团、安徽亚夏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华亿工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省庐江安德利贸易中心有限公司、安庆金华联超市有限责任公司等11户企业列为省重点培育的骨干流通企业,其中,省徽商集团有限公司同时为国家重点培育的对象。 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包括:土地政策(1)省重点培育的流通企业通过公平竞争取得的用地,可按竞买地价的90%交纳地价款。(2)企业以原使用的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引进资金和设备建设物流配送中心,土地使用权作为法人资产出资。(3)国有流通企业改制,原使用的划拨土地可采取租赁、出让等方式使用。(4)允许国有流通企业通过将其使用的、已划拨的土地在补办出让手续、补交土地出让金后纳入企业总资产冲抵企业债务。(5)对省重点培育的流通企业土地使用、商业网点选址等方面给予招商引资同等政策待遇。财政政策(1)建立现代流通业发展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国家和省重点培育的大型流通企业加快发展,对推动流通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项目、建立城市社区连锁便民网络、农村网络等给予技改贷款贴息或补助。(2)通过国有资产收益和土地出让金返还、商业用国有房产等有效资产划拨形式,增加重点流通企业的国有资本金注入。(3)企业构建信息化系统、购置软件,可以按照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进行核算,其折旧或摊销年限可以缩短至2年。(4)收购国有流通企业一次性付清收购款的,可以给予10%以下的优惠;也可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但首期付款不低于总价款的30%。税收政策(1)对符合统一纳税条件的连锁经营企业,可由总部向其所在地主管机关统一缴纳企业所得税。(2)对新建大型连锁经营的流通企业,自开业之日起,报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可免征企业所得税一年。(3)流通企业引进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物流配送中心、经营生鲜熟食商品所需国产设备等,按照有关规定,享受国产设备投资抵免所得税的政策。金融政策(1)金融债务在征得债权银行同意后,可采取一次性处理的办法解决。(2)企业待处理的流动资产损失、潜亏挂帐,历史遗留的坏帐以及其他资产损失,经批准予以冲减企业所有者权益。(3)对符合条件的省重点流通企业适当扩大授信额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其它政策(1)直营连锁经营企业办理经营资格审批和各类证照手续,由总部向所在地主管机关统一办理、统一年审,各分店持总部的批准文件或证照到所在地办理备案手续,纳入当地管理。(2)推动各级各部门联合检查,严禁重复检查、重复处理。(3)列入省重点支持的流通企业建设的配送中心、大型冷库的用电,按工业用电标准收取电费。(4)省培育的重点流通企业集团自主实施内部重组过程中,涉及到企业资产、股权变动的,免交相关收费。(5)省培育的重点流通企业可直接向商务厅申请进出口配额、许可证、国营贸易经营权和相关资质等。(6)流通服务企业按照峰谷用电差别价格和工业用水价格执行。 (五)以实施“品牌万里行计划”为契机,大力加强品牌建设 积极响应并深入实施商务部推行的“品牌万里行计划”,加快培育自主品牌,振兴老字号品牌,扩大自主品牌消费,提高流通领域品牌建设工作水平。制订流通领域品牌建设规划,完善扶持政策并积极争取国家支持,综合运用财税、贸易、金融、保险等政策和资金、宣传等手段,鼓励企业创立自主品牌,培育知名品牌,加强品牌保护,规范品牌交易行为,创建良好的品牌建设制度环境。积极引导企业参加中国知名畅销品牌和省级知名畅销品牌的评价、表彰活动及各种展览、展示,宣传我省的优秀企业、优良产品和优势品牌,有效扩大知名品牌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壮大企业实力,逐步发展成为强势品牌。力争到2010年,培育10个以上中国老字号品牌、15个中国知名畅销品牌和115个安徽省知名畅销品牌。 (六)以建立健全监测与调控体系为抓手,增强市场调控能力 按照“准确监测、深刻分析、快速反应、及时调控”的要求,加大投入,加快市场运行监测分析系统建设,建立和完善以城市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重点流通企业、茧丝绸企业为重点的《安徽省城乡市场运行监测信息直报系统》,进一步扩大市场监测范围,扩充和完善其功能,逐步建成我省的市场监测体系和覆盖全行业的便捷、高效的市场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及时向社会发布市场供求信息。切实加强监测信息采集、处理和传输设备的现代化建设,采取多种方式帮助企业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实现网上直报信息,提高我省市场运行监测的质量和效率。针对市场运行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建立预测预警机制,及时做出预测与分析,提出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与建议。建立和完善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石油、粮食、肉类、农资等重要商品的市场供应。 (七)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为保障,创造和谐发展环境 加强整规工作的法律和制度建设,根据国家已经出台或即将出台的各项法律法规,研究制定我省的具体实施办法,全面清理相关的法律、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坚决废止妨碍公平竞争、设置行政壁垒、排斥外地产品和服务的各种分割市场的规定,打破地区封锁,促进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的形成。加快整规工作的机构和队伍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市场监管长效机制,完善执法监督体制,促进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继续开展各类专项整治行动,坚持标本兼治、着力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