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电话联系: | 021-60706467 |  |  |  |  |  |  |  |  | 
        
          |  |  
          | 
              
                | 风投埋伏二维码 |  
                |  |  
                  | 2007-12-10 |  
                | “3G上马后,由于数据传输的加快,手机二维码有可能继彩信、WAP、铃声等后成为移动运营商的业务新宠。”11月12日,银河传媒总裁兼CEO沈维对记者表示,二维码业务在2008年将大有可为。 作为一种光学识读图像的编码技术,二维码在日韩市场已经得到了4-5年的应用,被广泛应用于公共安全、交通运输、医疗保健、工商业、金融、政府等领域。
 易观国际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2007年作为国内二维码市场的起步年,整体营收规模约在2500万元。预计明年手机二维码市场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手机识读软件的预装量将有一个大幅度的增加,用户基数及教育效果将逐步显现。预计到2010年,国内二维码市场的营收规模将达到4.8亿元。
 银河传媒自2005年7月开始在国内进行二维码业务的商业推广。沈维对记者表示,目前,银河传媒已获得两轮共计1200万美元投资,投资商包括DFJ、TDF、Light speed等国际知名风险投资基金。
 “银河传媒刚刚与某网站进行了一项合作,用户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可以直接到达李宇春、徐静蕾等1000多位名人的博客页面。”沈维表示,把二维码与时下热门的博客“互联互通”起来,可以实现用户应用的习惯性,“而一直受到市场质疑的Web2.0,或许可能因二维码的支持而找到新的突破口和生存方式”。
 据了解,银河传媒在针对个人市场的计划中,将来可能通过移动博客之类的应用,按照每月2-3元的低价包月向用户收费。而当参与的用户群体足够庞大时,类似日韩的下载游戏、音乐、视频内容、消费打折、订票,以及比赛投票等业务将会自然兴起。
 “个人市场对于推动二维码应用十分重要,但二维码的盈利希望还是要首先放在企业市场。”沈维表示,2007年,银河传媒已经将二维码面向企业进行销售,其主推产品iLogo是由二维码、关键字、手机网站三部分组成的整合性产品,其作为企业的互动电子标识不仅可以代表企业形象,还可以借此开展移动营销、药品防伪、物流监控等应用。
 不过,沈维也坦承,目前,二维码应用主要还是靠下载识读软件的方式,这种被动的方式还不符合大多数手机用户的习惯。
 北京意锐科技是一家提供二维码营销解决方案的公司,其获得了戈壁基金合伙人的风险投资。该公司运营总监王暾表示,培养终端用户对于二维码产业具有重要意义,“意锐希望通过提供手机二维码识读引擎,以及电脑摄像头二维码识读软件免费下载的方式,来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
 
 |  
                |  |  
                   |  |  
                |  |  
                |  |  
                |  |  
                |  |  
                |  |  
 |  |